玻璃的由來

石器時代人類已使用天然的火山玻璃。古埃及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已有記載使用玻璃作器皿。西元前200年,巴比倫發明了玻璃吹管製玻璃的方法,接著這個方法傳入羅馬,歐洲在公元一世紀左右羅馬的波特蘭瓶即是玻璃浮雕作品。到了十一世紀,德國發明製造平面玻璃的技術。先把玻璃吹成球狀,然後造成圓筒型。在玻璃仍熱時切開,然後攤平。這種技術在十三世紀的威尼斯得到了進一步改良。十四世紀歐洲的玻璃製造中心是威尼斯,很多以玻璃造成的餐具、器皿等都是由威尼斯製作。日後歐洲很多玻璃工匠都是師承威尼斯。1827年發明的玻璃壓印機器,開展了大規模生產廉價玻璃器具的道路。

玻璃上有時會以酸或其他腐蝕物料刻上藝術圖案。傳統的造法是在吹或鑄玻璃的時候由工匠刻作。後來在1920年發明了可以在模具上加上雕刻的辦法,亦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玻璃,於是在1930年以後,大量生產的廉價玻璃器逐漸出現。

(維基百科)

中國在西周時亦已開始製造玻璃。在西周時期的古墓中曾發現玻璃管、玻璃珠等物品。南北朝以前,中國人多以琉璃稱以火燒成,玻璃質透明物。宋朝時則開始稱之為玻璃。到明清時,習慣以琉璃稱呼低溫燒成,不透明的陶瓷。很多當時的「琉璃」嚴格上來說,並不屬於現代所說的「玻璃」。

中國玻(琉)璃歷史久遠。西安出土了西周時期的淺綠色的琉璃珠。魏晉南北朝時期,佛教盛行,琉璃已用於制碗、(盛酒器皿)、硯匣、屏風以及大量的佛像身上的裝飾品。隋唐時期,琉璃品種多,用途廣,除了製成碗、瓶、盤外,還用於門、窗、屏風的裝飾。唐代後期,婦女以琉璃為釵(髮髻上的首飾)、釧(手鐲),直至宋代紹熙年間(1190~1194)仍然流行。山東博山出土了元代後期銀子市琉璃爐址。元代宮廷手工藝作坊也設罐玉局,爐址可能在大都(今北京),生產模仿玉石的琉璃。明代,宮廷御用監在博山顏神鎮設琉璃作坊,燒造青簾(青色琉璃珠串成的簾子)等。雲南昆明和永昌的琉璃在明代也很著名,有黑、白、紅、鵝黃、鴨綠等色,品種以圍棋子為主。清代康熙年間(1662~1722),宮廷在內務府養心殿造辦處下設玻璃廠,生產杯、碗、瓶、盤及鼻煙壺等。

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jinyeglass.com/news/youlai.html

玻璃活在人類生活流傳已久,以下是一則有趣的故事

3000多年前,一艘歐洲腓尼基人的商船,滿載著晶體礦物“天然蘇打”,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貝魯斯河上。由於海水落潮,商船擱淺了。

於是船員們紛紛登上沙灘。有的船員還抬來大鍋,搬來木柴,並用幾塊“天然蘇打”作為大鍋的支架,在沙灘上做起飯來。

船員們吃完飯,潮水開始上漲了。他們正準備收拾一下登船繼續航行時,突然有人高喊:“大家快來看啊,鍋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瑩明亮、閃閃發光的東西!”

船員們把這些閃爍光芒的東西,帶到船上仔細研究起來。他們發現,這些亮晶晶的東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蘇打。原來,這些閃光的東西,是他們做飯時用來做鍋的支架的天然蘇打,在火焰的作用下,與沙灘上的石英砂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的晶體,這就是最早的玻璃。後來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蘇打和在一起,然後用一種特製的爐子熔化,製成玻璃球,使腓尼基人發了一筆大財。

大約在4世紀,羅馬人開始把玻璃應用在門窗上。到1291年,義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已經非常發達。

“我國的玻璃製造技術決不能洩漏出去,把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!”

就這樣,義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生產玻璃,他們在一生當中不准離開這座孤島。

1688年,一名叫納夫的人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,從此,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。

(資料來源:百度)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